但凡参加过研究生考试的人都在抱怨研究生考试的难度实在是太高了,如果我们想要跻身研究生的行列,就必须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而且还不一定就会成功。
可是研究生这么难,会不会有一天出现一些改观的?其实改变一直在悄悄发生,只不过很多人还不了解如今的官方部门对于研究生培养是一个怎么样的想法?和怎么样的发展方向?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从2023年开始,我们的研究生考试可能会变得容易许多,大家也终于赶上了考研的好时候,接下来的考生可能真的要迎来无数的好消息了。
考研之所以难,不仅仅在于考研所要学习的知识和考试试题的难度比较大。还是因为现在的考研人数实在是太多了,而我们的研究生培养人数还是有限的,每年那么多的学生来考研,被淘汰的当然才是更大多数。
如果研究生的整体规模扩张了,那么才会有越来越多的考生通过考试轻松地进入到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当中,那个时候也就没人抱怨考研难了。
在这件事上,2022年的考研已经结束了,所以今年开始以往的考生可能没有赶上这个幸运的好时机,但是从2023年开始的考生将会迎来一个非常好的时候。
我们可以从官方发布的文件中发现,2020~2025年是一个研究生扩招的计划实施阶段,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对研究生扩招的期待一直延续至2025年。
些年来研究生也在以不同的幅度扩招,可是从2023年开始,扩招的幅度有可能会进一步的暴涨,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动作。很多学校已经明确规定将会疯狂扩招。
也就是说考生们真的会迎来一个最好的时机了,如果2023年你还不准备考研,那么你可能真的会错过一次大好的扩招机会。未来的考研还会像2023年这么简单吗?已经很难说了。
那么官方明确宣布这几所扩招的院校都是哪些呢?接下来笔者也为大家搜集了相关方面的资料和每一所学校发布的招生简章信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首先从学校的层次上来看二零二三年将会宣布考研扩招的学校几乎都是在行业内非常有名,甚至不乏985和211院校。或许大家就可以在这些优秀大学中找到自己的目标。
首当其冲,明确宣布自己要大幅度扩张的院校都是来自北京地区的优质高校。比如我们熟悉的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但大家要注意的是,如今宣布扩招的这些高校几乎都是对准了。专业型硕士考生的专硕的扩招幅度将会被要求是原本研究生总规模的2/3。如果大家要考专硕,那么未来的机会真的是数不过来得多。
另外还有一些高校也是相当的给力,比如我们熟悉的重庆大学和四川大学,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都是两所非常有名气的高校。考上任何一所大学都很不亏。
上海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也是坐落于大城市的两所高校和南京师范大学同样宣布了将要大幅度扩招的消息。再加上中国政法大学的加入,是不是让考生感觉挑花了眼呢?
不过宣布扩招的消息虽然令人感到十分的兴奋,可是就算是扩招,依然会有很多的学生考不上研究生,这样涉及一个个人努力的问题了。如果我们不努力,机会依然不会属于我们。
所以在2023年这个特殊的时间段,我们先要进行研究生考试的报名。选择一所最适合大家冲刺的院校,接下来就是不断地努力前进了,千万不要在苦难中放弃。
虽然考研的备考过程十分漫长,而且十分难熬,但是大家要知道2023年的机会可能千载一遇,所以我们必须要牢牢抓住,就算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在成功的道路中,的确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成绩。当我们的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那些优秀的高校也就任由我们自己挑选了。
今日话题:你认为明年考研会容易吗?
看这里!这里很有料!关注我,带你看最新、最劲爆、最有趣、最有深度的教育热点解析!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学男生半夜哭诉“不想住宿”,原因有点尴尬,不少大学生共情了
《每日经济新闻》 消息,预计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将超520万人。这压迫感你体会到了吗?
4月9日,新东方联合艾瑞咨询共同发补了《2022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白皮书》,该报告从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多个方面展开了调研和分析,其中,对23季考研趋势做出了预测。
在校大学生,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提高,加上社会内卷严重,就业情况严峻,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提升自己的学历,选择考研的人数也在逐步提高。今年的分数线相信大家早就有所了解,而明年,大学生们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白皮书”中显示,在面对“毕业后是否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工作”的问题是,有54%的受访者希望继续深造。“高学历”也成为了大家公认的“求职硬通货。”
根据官方数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457万,比2021年增长80万,增幅达到了21%;而2022年招生总人数预计达120万左右,录取率却只有26.3%。也就是说,从每年报考的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率来看,整体录取率呈下降趋势,考上研究生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虽然在不断扩招,但毕业生人数,报考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分数线也就相应的在提高。
在如此严峻的升学压力下,出国留学也再次被推上了一个新高潮。哪怕是在全球疫情的压力下,但就西班牙和葡萄牙来说,每年申请研究生的中国学生数也在不断增加。而这些同学里,不乏有一遍准备国内考研,一遍准备申请留学;或者是考研上岸失败后,转为申请留学的情况。
选择去西葡留学又有什么好处呢?
学制短
西班牙的学制大都为1年,部分专业1.5-2年,(葡萄牙则为1.5-2年)秋季入学的专业为每年9-10月份,6月结课,7-9月毕业答辩。
学制时间短成为西葡留学最有优势的一点。
费用低
相比于传统的英澳美等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留学费用及生活费用都会低很多,性价比较高。
以西班牙为例,学费由1000欧至-10000欧不等,一般专业的学费在5000欧左右;生活费方面,房租平均在300-400欧之间,交通便捷,生活便利,每个月基本吃饭费用在300欧左右。
相比国内考研,成功率高
西葡留学的申请以准备材料和文书为主,配合材料审核和面试等方式来决定录取,每个国家都有多个地区,不同梯队的学校和专业可选,如果申请计划制定科学,满足基本申请条件的话,是不会出现滑档的情况的。申请成功率会比国内考研高很多。
一般来说,各个学校会主要参考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语言,专业对口度,相关工作经验和行业内经验,大学平均成绩等。也就是说,学校是会综合考虑学生的条件,而非一场考试定生死。
如果文书写的优秀,掌握申请规则和技巧,是可以申请上比自己实际条件要好的学校的。
有留学背景,能为日后择业提供帮助
据《海外留学生优秀人才需求报告》显示,15个行业的220家TOP企业都有针对海外留学生的专项招聘计划,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厂,腾讯、阿里、华为等等,他们的有些岗位JD上还会标明——海外留学经历加分!
目前国内企业出海成为新的浪潮,因此拥有全球视野的海外留学生无疑是颇有优势,机会多多!
有留学意向,
现在该开始做哪些准备呢?
1. 语言证书的准备
不论是申请学校还是在西班牙生活学习,语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申请学校时如果没有dele、siele可选的专业和学校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来西班牙读几个月语言就申请到学校的可能性也在逐渐降低,作为录取时最重要的一项材料,有留学打算的同学们一定要早早的制定考级计划。
根据2021年的申请情况来看,马德里/巴塞地区西语相关,教育相关的专业都硬性要求C1等级,社科类的专业可以接受B2, 个别专业接受语言课时证明,但有可能会安排面试。
2. 学历材料的准备
这一项其实不用着急,可以在大四上学期再开始准备。先大概了解下需要的基本材料吧~
需要准备的学历材料有:
1.毕业证
2.学位证
3.可读研证明
4.成绩单
5.推荐信
3. 学校,专业的信息了解,申请计划的制定
这一项其实也不用着急,但可以提前做下了解,好针对性的准备。
一方面了解今年的申请情况,一方面也去做些调查,看看哪些学校,专业或城市更适合自己。找到对应的申请要求,提早做准备。
有关专业的选择,建议大家能够先了解自己留学的真正目的和个人兴趣。
相信大家选择来西葡读研的目的都不太一样,比如想来西班牙的同学,有的本身就学的西语,希望来西班牙继续深造,有些同学是看重西班牙留学的性价比,花费低,时间短,甚至还有同学就是迷恋西班牙的某个城市,为了足球,为了阳光海滩。
有了大概的目标之后,就需要着手搜集相关信息。为了避免被坑,哪怕自己已经有中介帮忙申请,也一定要去主动的掌握一手资料,在和中介斗智斗勇的时候才不会被牵着鼻子走。
要有主见,立场坚定,了解专业和学校的基本信息,比如大概的学校排名,特色专业,申请时有没有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或者比较难办的材料等等。
-end-
考研
近几年来,考研人数不断攀升,报名人数远远超过了录取人数,考研“僧多粥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2022考研初试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考生们的内心既“欢喜”又“焦虑”。在为痛苦的复习时光即将结束而感到开心的同时也为马上要来临的考研初试感到担忧。然而,最近网上公布的一项考研报名数据无疑又再次加重了部分考生的焦虑情绪。
01网传22考研报名人数462万?
近期,网上流传的一项数据彻底了打破了考前的平静,直接将“考研人数”推送到了热门。
据了解,一位自称是高校毕业班辅导员的网友在网上发帖表示自己前不久参加了教育部人社部召开的一项会议,会议内容透露出今年考研报名人数较之往年上涨了85万,考研报名总人数达到了462万人。
面对这样的报考数据,不少网友直呼“不敢相信”。对此,笔者认为该数据并不是由官方机构或者是官方人员发布出来的,而是由一名不知名的网友发布,是真是假的确有待考量。
更何况历年来的考研增长率一直稳定在20%左右,如此惊人的增长率实在是超乎寻常,让人难以置信。
不过,相比于考研报考人数的“骤增”,广大考生们实际上更关心的还是今年的考研招生情况,到底是会继续扩招?还是会选择压缩规模?
0222考研“扩招”还是“缩招”?
在经历了之前的大规模扩招后,22考研的同学一直在担心今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会不会压缩,不再继续扩招。对此,笔者认为必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政策层面:稳定扩招
首先,从宏观的政策层面来看,研究生扩招的“基调”似乎早已确定。此前,教育部曾多次召开会议部署研究生招生工作,明确表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在未来的几年内会“稳步扩大”。
除此之外,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将“专硕教育”作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点,要将专硕招生规模扩大到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由此可见,研究生“扩招”的趋势是非常明确的。
各个高校公告
从各个高校发布的公告来看,也是“扩招院校”大于“缩招院校”。今年一共有七十多所高校发布公告表示将会继续扩大本校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加强高等教育。其中,有47所985、211院校考研的招生计划相较于去年有所提升,扩招规模最大的是陕西师范大学,增长幅度达到了45%。
当然,有高校扩招也有高校选择缩招。目前,一共有九所高校宣布缩招,减少全日制学硕以及非全日制硕士的招生名额。但总的来看,扩招的院校明显要多于缩招的院校,大的趋势还是“扩招”。
不过,即便总的方向是“扩招”,在实际的招生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笔者认为22考研扩招是总趋势,但是不适用于各个具体的专业以及学硕和专硕。
一方面,考研扩招有明显的倾向性,大量扩招的是专硕,而不是学硕,学硕更多面临的是缩招和停招;另外,各个专业也不相同,国家建设急需的教育学、计算机、人工智能、通信工程、农学、生物医药等学科专业才是扩招的“重头戏”,其他的一些专业不仅不能分一杯羹,而且还要面临压缩的局面。
另一方面,研究生招生包括统招和推免,一些院校看似扩大了招生规模,实则是在给推免生源“开后门”,将大量的扩招名额给了推免生,真正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少之又少。
03考研竞争激烈,考生如何应对
稳定心态,相信自己
面对考研人数的“骤增”,不少考生的心态也因此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实际上临近考研,考生的心态调节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考生最终的考试发挥。
毕竟即便真的有400万人和我们一起参加考试,实际上能够和我们竞争的也只是报同一所院校同一专业并且上了国家线的那几十或者几百人。因此,数字再大,和自己也并没有多大关系,关键在于要稳定好自己的心态,保证自己能够在考场上正常或超常发挥。
考前调整复习节奏,适当放松解压
不少考生在临近考研的最后一个月里也仍然保持着高强度地学习,压力相当大并且经常容易出现情绪崩溃。笔者建议最后一个月可以适当调整放缓自己的复习节奏,毕竟这个阶段该复习的内容应该都已经复习到了,更多的是查漏补缺。
因此,不建议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建议多进行一些适当的放松,舒缓紧张情绪;保证自己能够有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并且要注意饮食健康;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情愉快!
04结语
随着考研人数的增长,考研上岸的难度也会越来越高。对此,考生们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希望成为最后的“分子”,而不是以“分母”的身份去当“炮灰”。
总而言之,祝愿考生们的努力都能有所回报,成为最终的“考研分子”
22考研即将来临,你的备考情况如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
我是白描,专注分享硬核教育知识,解读热点教育资讯,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