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56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毎小题1分,共30分。
1.“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该观点出自( A )
A.乌尔比安 B.盖尤斯 C.西塞罗 D.梭伦
2.以启蒙思潮为背景,重在强调法的应然价值的法学派是( D )
A.历史法学派 B.实证法学派 C.哲理法学派 D.古典自然法学派
3.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 C )
A.法律 B.法学体系 C.法学 D.法治
4.建立法治国家的关键环节是( B )
A.法的制定 B.法的遵守 C.法的适用 D.法的实施
5.下列不属于法的适用基本要求的是( C )
A.公正 B.高效 C.便民 D.权威
6.对于醉酒的人,我国法律通常坚持其( D )
A.没有权利能力 B.无行为能力 C.限制行为能力 D.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7.下列表示一种法律上的潜在可能性的范畴是( A )
A.法律责任 B.法律义务 C.法律权力 D.法律权利
8.以“合理”“传统”“领袖个人魅力”为依据,将权力统治方式进行划分的学者是( B )
A.罗素 B.韦伯 C.博登海默 D.狄骥
9.“没有一个部门在实施各自的权力时应该直接间接地对其他部门具有压倒的影响这句话体
现了(B )
A.分权思想 B.制衡思想 C.合作思想 D.管制思想
10.某警察在侦査中因为违法导致犯罪嫌疑人受伤,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属于( D )
A.个人责任 B.财产责任 C.无限责任 D.职务责任
11.支付赔偿金属于( A )
A.民事制裁 B.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违宪制裁
12.法针对那些与社会无涉的个人或组织行为的态度是( D )
A.有些可干预 B.都可干预 C.无法干预 D.不能干预
13.认为“法是自然所固有的最高理性”的西方法学家是( A )
A.西塞罗 B.黑格尔 C.凯尔苏斯 D.卢梭
14.在下述法的诸多价值中,作为法的更基本和更重要的价值是( D)
A.自由价值 B.利益价值 C.正义价值 D.秩序价值
15.中国现代法得以形成的主要途径是( B )
A.由习惯形成 B.由制定形成 C.由判决形成 D.由认可形成
16.规定主体可为或可不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其他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规则是
( B )
A.委任性规则 B.授权性规则 C.权义复合规则 D.义务性规则
17.法中所存在的,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那些综合性、指导性和稳定性的原理和
价值准则是( D )
A.法律意图 B.法律目的 C.法律规范 D.法律原则
18.法对社会主体和社会关系所发生的实际影响是( A )
A.法的作用 B.法的功能 C.法的价值 D.法的本质
19.编纂《法国民法典》的领导人是( D )
A.卢梭 B.孟德斯鸠 C.路易十六 D.拿破仑
20.在法的清理的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将各种法或有关法集中起来,加以系统编排的做法是
( A )
A.法的汇编 B.法的编纂 C.法的规范化 D.法的整理
21.立法解释属于立法过程的( C)
A.立法准备阶段 B.由法案到法阶段 C.立法完善阶段 D.审议法案阶段
22.对权利资源、权力资源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利益,进行法定制度性配置的专门性活动是
( C )
A.守法 B.司法 C.立法 D.护法
23.国家立法权的行使主体是( B )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C.国务院各部委 D.国家主席
24.国务院依法制定和变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 B)
A.法律 B.行政法规 C.条例 D.特别法
25.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所划分的同类法
律规范的总称是( D )
A.法系 B.法律体系 C.法的汇编 D.部门法
26.中国最早提出法治主张的是(C )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
27.与法律和制度有关的法制的表述,下列有错误的是( A )
A.法制和法治都是法律制度的简称
B.法制是国家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C.所有历史类型的国家都有法制
D.法制也指法所规定的国家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制度
28.不同的子系统相互之间进行的监督被称为(B )
A.自循环监督 B.交互监督 C.社会监督 D.行政监察
29.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 C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主席团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30.中国现时期法制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D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违法必究 D.全民守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确定法的主体效力,一般采用的原则有( ABCD)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主义原则
D.以属地为主,结合属人和保护主义原则 E.国家利益原则
32.关于立法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BC)
A.具体法律行为 B.抽象法律行为 C.积极法律行为 D.消极法律行为 E.中性法律行为
33.下列关于“民主是法制的基础”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 )
A.民主是法制的一个原则 B.民主是法制的前提 C.民主是法制的力量源泉
D.民主能促进法制的发展 E.民主是法制的后盾
34.不属于法律规则逻辑结构要素的有( BCE)
A.行为模式 B.适用范围 C.生效时间 D.后果模式 E.适用对象
35.由法案到法的阶段的立法程序包括(BCDE )
A.立法规划 B.提出法案 C.审议法案 D.表决和通过法案 E.公布法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说明其正确
或错误的理由。
36.引起法律关系变更的法律事实也叫法律事件。
答:判断:错误。(1分)
理由:引起法律关系变更的法律事实包括两类,一类是行为,另一类是事件,其与主体的意
志无关。(3分)
37.民主是指资本主义民主。
答:判断:错误。(1分)
理由:民主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作为国家制度、政治制度的民主迄今有古代民主、资本主义
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3分)
38.法具有阶级性,意味着法不具有社会性。
答:判断:错误。(1分)
理由:法也具有社会性,也反映其他社会主体的有关利益和愿望,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法的社会性在于法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一定社会关系,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规范,需要处
理社会公共事务,执行社会职能。(3分)
39.法律全球化和本土化是完全对立的。
答:判断:错误。(1分)
理由:两者并非完全对立,甚至还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全球化本身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性
标准,各国在接纳和遵守这些国际标准和国际规范时,又往往把它们与本国的文化传统结合
起来使之本土化。全球化与本土化与其说是对立的,不如说是互补的。(3分)
40.立法原则就是立法的指导思想。
答:判断:错误。(1分)
理由:立法原则是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动的重要准绳,是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
重要体现。立法指导思想是观念化和抽象化的立法原则,立法原则是规范化和具体化的主要
的立法指导思想。立法指导思想要通过立法原则等来体现和具体化,立法原则应当根据立法
指导思想等来确定,两者紧相关联,但又有清楚的界限。(3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法律责任免除的情形有哪些规定?
答:(1)时效免责。(1分)
(2)不诉免责。(1分)
(3)因履行不能免责。(1分)
(4)协议免责、辩诉交易免责。(1分)
(5)自首、立功免责。(1分)
42.如何评价法律论证?
答:(1)法律论证作为法学理论。为法学提供了新的解释。(1分)
(2)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2分)
(3)法律论证本身也在发展中,对传统法律推理模式和方法不是取代,而是补漏和推进。(2
分)
43.中国学者有关法治概念理解的具体内容。
答:(1)法治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2分)
(2)法治指依法办事的原则。(1分)
(3)法治指良好的法律秩序。(1分)
(4)法治代表某种具有价值规定的社会生活方式。(1分)
44.法的基本特征。
答:(1)法是为主体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1分)
(2)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存在的社会规范。(1分)
(3)法是作为司法机关办案主要依据的社会规范。(1分)
(4)法是普遍的、明确的和肯定的社会规范。(1分)
(5)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试论司法责任原则。
答:(1)司法责任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在行使司法权过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
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而应承担的一种责任制度。(3分)
(2)司法责任原则是根据权力和责任相统一的法治原则所提出来的一个权力约束机制。(3分)
(3)只有将权力与责任统-起来,才能更好防止司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2分)更好地维护司
法的威信和法治的权威、尊严。(2分)
46.试论中国现时期法治应当确立的原则。
答:(1)法律应当成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即国家一切活动都应当接受法律的规范,
社会生活各个基本环节都应当由法律来规制。(3分)
(2)立法应当制定良法的原则,即体现为应该坚持良法之治。(3分)
(3)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大的权威。(2分)
(4)法应当体现和保障国家权力的分工和制约。(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