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异常行为之意志行为障碍“心理学了105”

浏览:1685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26日

心理异常行为之意志行为障碍“心理学了105”

来自一名活色生香的心理咨询师整理

为达到预定目的,经过努力、克服困难而采取的一系列自觉行动称为意志或意志活动。

其中每一有动机、有目的的行动谓之行为。

意志行为障碍的主要类型有: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冲动行为和自伤与自杀行为。

一、意志增强

意志活动的增多,不同的精神障碍表现不尽相同。

躁狂状态情感高涨时,患者终日不知疲倦地忙忙碌碌,但常常是“虎头蛇尾”,做事有始无终,结果是一事无成。而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受妄想的支配,不断地调查了解,寻找所谓的证据或到处控告等等。

二、意志缺乏

无任何主动意向要求,对工作学习无自觉性,个人生活也极端懒散,常与思维贫乏、情感淡漠共存。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病人对任何活动都缺乏明显的动机,没有什么确切的企图和要求,不关心事业,也不要求学习和工作,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个人生活方面也变得极端懒散,行为孤僻,退缩,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但是病人对此既缺乏自觉,也完全不能意识到他是不正常的。

三、意志减退

亦称意志活动减退,指患者的意志活动减少。

意志减退表现为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

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不想去上班,不愿外出,不愿参加平常喜欢的活动和业余爱好,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顾,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可达木僵状态,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

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

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促进计划自杀,发展成自杀行为。

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长期追踪发现,约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

自杀观念通常逐渐产生,轻者仅感到生活没意思,不值得留恋,逐渐产生突然死去的念头,随抑郁加重,自杀观念日趋强烈,千方百计试图了结自己。

四、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运动性兴奋(psychomotor excitement)

常区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两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时,患者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并且和环境协调一致。

患者的动作和行为是有目的的,可理解的。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时患者的动作、行为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患者的动作杂乱无章,动机和目的性不明确,使人难以理解。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青春型和紧张型,也可见于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

五、精神运动性抑制

精神运动性抑制(psychomotor inhibition)指行为动作和言语活动的减少。

临床上包括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和违拗症。

(一)木僵(stupor)

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

严重的木僵称为僵住,患者不言、不动、不食、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如不予治疗,可维持很长时间。

轻度木僵称作亚木僵状态,表现为问之不答、唤之不动、表情呆滞,但在无人时能自动进食,能自动大小便。

严重的木僵见于精神分裂症,称为紧张性木僵(catatonic stupor)。

较轻的木僵可见于严重抑郁症、反应性精神障碍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蜡样屈曲(waxy flexibility)

是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

如将患者头部抬高似枕着枕头的姿势,患者也不动,可维持很长时间,称之为“空气枕头”,此时患者意识清楚,病好后能回忆。

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三)缄默症(mutism)

患者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有时可以手示意。

见于癔症及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四)违拗症(negativism)

患者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及相反的行为。

若患者的行为反应与医生的要求完全相反时称作主动违拗(active negativism),例如要求患者张开口时他反而紧闭口。

若患者对医生的要求都加以拒绝而不作出行为反应,称作被动违拗(passive negativism)。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五)被动性服从

被动性服从是意志行为障碍中精神运动性抑制的一种表现。

被动性服从的患者会被动地服从医生或者其他人的命令和要求,即使是完成别人所要求的动作对他不利,患者也绝对服从。

例如,患者已经经历过舌体被针刺的痛苦,再次让其伸舌时,患者还是被动服从。

被动性服从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类型,它有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特征,还有自己一些独特的特征。

以突出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的分裂症,可以是两个极端的交替,如活动过多甚至暴力性兴奋发作和木僵、自动性服从和违拗。

受限制的姿势可保持较长时间。

同:精神分裂症,紧张型见:紧张症、木僵。

(六)刻板动作

刻板动作(stereotyped movement disorder ),是指随意、重复、刻板、没有功能的(常是节律性的)运动,亦称刻板性运动障碍。

本身不能构成任何已知的精神或神经科诊断。

属非自伤性质的有:摇动身体、摇头、拔毛、拧头发、作态、弹指和拍手等。

属自伤性质的有:反复撞头、打自己耳光、刺自己眼睛,及咬手、嘴唇或身体其他部位。

刻板动作最常见于精神发育迟滞,亦常是儿童癫痫与自闭症的早期症状。

(七)模仿动作

指患者无目的的模仿别人的动作,常与模仿言语的同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以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

同时有违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语言、刻板动作、模仿言语、模仿动作等精神症状种的几个症状,就构成紧张型木僵症候群,是紧张症性综合征的一部分。

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单独或交替出现,就构成紧张症性综合征的全部内容。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也可以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其它精神障碍。

(八)意向倒错 (parabulia)

指患者的意向活动与一般常情相违背,导致患者的行为活动无法被他人所理解。

例如吃粪便等。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九)作态 (mannerism)

患者做出幼稚愚蠢、古怪做作的姿态、动作、步态、表情。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十)强迫动作 (compulsion)

是一种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

患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些动作完全没有必要,并努力设法摆脱,但徒劳无益,为此患者感到非常痛苦。

多见于强迫症,也可作为强迫状态的一部分见于精神分裂症。

来自一名活色生香的心理咨询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