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家庭经济基础与孩子是否成材之间的关系讨论充斥于网络中,不同阶层的网友众说纷纭。
其中更是有诸多文章提出“豪门出贵子”、“寒门子弟再难成材”、“寒门难出贵子”等等陈述命题,这让很多普通家庭产生对孩子未来的恐慌。这让我们不禁反思:家庭经济条件是否能直接决定孩子成材?
有一部这样的纪录片,它耗费半个世纪取材、拍摄,通过记录14个不同阶层出生的孩子的人生轨迹,试图探索人的出身背景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纪录片中的14位孩子分别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他们有就读私立学校的上流社会儿童,有来自孤儿院的底层孩子。
纪录片从1965年开始拍摄,直至2012年,终于记录完了这群孩子的大半生,将他们的人生轨迹呈现在了屏幕上。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不同家庭孩子的未来发展相隔天差地别。
那些七岁就开始看《金融报》和《观察家》等时政经济类报刊杂志的上流社会孩子,人生的旅程也在复刻了父母的成功。
他们就如七岁时陈述的那样,进入贵族高级中学,考上牛津大学,未来成为有社会地位的律师或者医生。
那些社会底层的孩子,想到的只有怎样解决自己的温饱,如何应对老师的责罚。
对于将来的职业规划,他们也只会想到超市员工或者保安之类可以保障基础生活的工作。49年过去了,他们已经失去劳动力,成为失业者,或者需要社会救助的人群。
当然这份纪录片中也有突破阶层壁垒的例外。
来自农村的Nick用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入牛津大学物理系。之后,他远赴美国,成为名校大学教授。他是普通阶层群体中唯一一个打破阶级壁垒,成功跻身精英阶级的人。
1/14的“寒门逆袭”概率虽然很低,但这个数据也推翻了所谓的“家庭经济条件决定孩子是否成材”的命题。
01 “我买不起学区房,孩子的未来就毁了”
经济基础 = 学区房 = 孩子的未来
教育资源不均驱动下的高房价,让学区房成为了绝对的稀有资源。有些妈妈无奈的喊出这样的话。
当然这不是整个社会的绝对现实,但也不能完全否认。买不起学区房,也就无法给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影响孩子未来。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优质学区房的房价水涨船高。为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家长们不惜花重金为孩子规划“捷径”。优质学区房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城镇、农村人口涌进大城市,加重了优质教育资源供应链的激烈竞争,学区房房价随势划分出家庭之间的三六九等。
02 “别的孩子都上补习班,我的孩子不上就被落下了”
课堂知识 = 补习班 = 孩子的成绩
虽然给孩子减负已经推广了多年,但实际上,应试教育模式从未发生根本的改变。
于是为了弥补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下的差距,学生需要以更多的课外学习付出来应对高考。以至于,半数以上的家长都会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
这样用重金砸出成绩的做法,并非每一个家庭都能承受的。
除了各学科的补习班,各种兴趣班、特长班对家庭的经济能力也是巨大的考验。
在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一部分优秀高中生努力的目标并不是清北,而是将来能够出国留学。因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从小就熟知多国语言,并把目标放得更长远。
这类孩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与家庭雄厚的经济基础是分不开的。
可是这些真的是影响孩子成才的决定性因素么?难道金钱、家庭条件就能决定这个孩子未来的出路么?
影响孩子成才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01 父母所呈现的修养和见解,是孩子成长的根基
2017年的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曾在媒体采访时说出自己内心的话。
我父母虽然也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希望我有一个好前程,但却非常支持我的想法,包容我的错误,尊重我的决定。他们的从小到大的陪伴、言传身教和爱,对我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和素质高度都深深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这一切与金钱都没有绝对的关系
那些生活在积极向上的家庭里的孩子,无一例外的展现出成熟、大方、自信的人生见解。因为他们继承和吸纳了父母优秀的内涵素养,并在父母提供的优质环境中强化了自我见解,加深了自我思考。
但是如果父母没有重视知识、没有好的进步习惯,每天只是应酬玩乐,这样的家庭即使再富有,又能给孩子带去怎样的榜样呢?
02 放下对经济条件的偏执,努力总会带来回报
有时候“豪门”出贵子的概率会略高于“寒门”。但是这一观点却绑架了“仇富”、“逃避”的心理,成了一些人不努力的借口。
成功需要拼搏,需要切身的实践,即使给一个不愿意“飞”的孩子插上翅膀,他也未必就能独立飞行。
差生逆袭考入北大法硕的90后姑娘刘媛媛;放弃免试录取,凭实力考进清华的清华满分学神韩衍隽……这些家境贫寒,却凭着自己努力摆脱家庭环境的学霸才子故事并不少见。
他们都没有光鲜的家庭背景,没有优质的学区房,甚至来自普通的小县城、小村镇。在学业的生涯中,他们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摸索更多的学习技巧。
成材的定义有很多种,大部分孩子的成材路离不开自我的努力。
一味的推崇“经济基础决定成材”论,必然会给社会大环境带去负面的消极影响。底层的家庭可能会让孩子放弃“读书”,女孩子早早嫁人,或者男孩子早早外出打工。
纪录片《出路》里,来自大山普通家庭的女孩马百娟。她虽然渴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奈何无法扭转父母强加的“阶级论”,早早嫁人生子。
如果这种“以钱论成材”思想在社会普遍流行起来,则会形成“砸锅卖铁也要买学区房”,或者“省吃俭用也要报补习班”,亦或者是“别人都学,我们没钱也要学的特长班”的风气。
03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教育”
其实素质教育的本质并不是琴棋书画,而是一种情操,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是交际能力,也可以是独立生活能力。素质并没有明显的区域定义,一切有积极意义的能力和素养,都应该成为素质教育关注的重点。
所以,成材并不局限于掌握各种艺术特长,或者是高分成绩。它是一个非常笼统的广泛意义的概念。以家庭经济条件论成材确实有些过于绝对。
纵使有许多外在的条件,让每一个孩子的求学成才之路有不同,但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冲破外在局限,怀揣梦想努力前行。
每一个小“马百娟”都能实现:去北京上大学的愿望。
(内容由傲梦编程1对1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寒门出贵子已经让很多人信以为真。仔细想想这句话不无道理。
为什么寒门更易出贵子?简单的理解是,因为寒门出身的孩子,不仅在物质上比较匮乏,别人家体面而又有尊严的生活同样得不到满足。他们有压力也有迫切的需求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而且出身且寒门的孩子更能够吃苦,更加有一种韧劲。
比如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孙兰香,一家六口,家里的境况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大哥孙少安因为家里穷,很早就辍学在家干活 。二哥孙少平也只读到了高中。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妹妹孙兰香知道家人的不容易,也知道家里的境况。于是发愤学习。最终考上了当时全国文明的北方工业大学,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但是网友如今并不完全认可寒门出贵子这句话。
首先,“寒门”不一定出贵子。所谓的寒门是家里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一般,孩子的需求得不到基本的满足。比如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家庭都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即所谓的留守儿童。对于家境一般或者较差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加缺乏的是思想的教育。
虽然学校有老师上课,但是他们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他们比同龄人内心深处更容易自卑,情绪也更容易极端化。最后的结局是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都选择了初中毕业去城里打工。所以寒门出贵子只是少数。
其次,“豪门”也一样能出贵子。富贵之家也能人才辈出,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是例子,比尔盖茨出生在富贵之家,但是他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物质生活上并不过分放纵他,还经常让他做一些苦差事。
即使上大学以后,父母也让他勤工俭学,靠打工维持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就比尔盖茨的家庭条件,供几百个大学生读完大学都不成问题。但就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成就了世界首富李嘉诚。
所以说寒门出贵子只是在一定意义上有道理。但凡家里经济条件还算可以的,大都把孩子接到城里,或者由父母一方进行学习监督。经过不断的筛选,寒门出身的孩子从起跑线就开始输了。加上教育资源差距,如今寒门出身考上名校的几率越来越低。
当然,名校里还是不乏很多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比如因写给清华大学的信而火爆网络的这位学生:魏祥。来自甘肃,父亲早年不幸去世。自己又身体残疾。但纵使外在条件异常艰苦。最终他以648分的成绩考上清华。
所以,能否真正地把孩子培养成才,父母的修养,素质,以及对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至关重要。同时,外在条件并不能起决定作用,真正决定命运的还是自己。
以前有这么一句俗话:“寒门易出贵子”,就是说出身卑微的人,容易出人头地,事业成功。其实一点都不难理解,寒门,人家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没有真本事,肯定没办法出头。而那些富家子弟,出生之后什么都有,不愁吃不愁穿,什么都不缺,根本不需要努力。
而且就算自己努力,也不一定能赶上自己的父辈,甚至可以说不可能赶上自己的父辈,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哪里还有什么所谓的野心,所谓的动力?
这事情在古代考取功名上相当常见,而在现在,也有许多事情复合这个逻辑,有些东西不是办不到,而是没有代价,环境太优越。
就拿我们国家最不行的体育项目“足球”来讲吧,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面,中国足球基本等于泰国女足,可能斗性还不如。每年花了一大笔钱找著名教练,花更多的钱养着球员,可就是拿不出成绩,每年世界杯都有球迷这么说:如果男足能出线,就把自己一月工资压它得冠军!
我曾经听一个出租车司机这么说:这男足赢不了,就是对他们太好了,找十几个死刑犯,训练一下上场,世界杯出线回来就出狱,出不了回家通通枪毙,保准赢。
当时我就被这样的说法惊住了,后来想一想,好像真是这么个道理。赢不了,就是因为输了没代价,可能在他们心里,还没开始自己就当自己输了。
还有婚外情离婚这件事情,女人们在网络上争论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最后总结出一个理论:没有男人是正经的,都不值得相信。
但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婚外情出轨,离婚的时候男人必须净身出户!
相信只要有这么一个规定,没有一个男人再敢继续玩弄感情,而且不光是男人,就是女人,也是一个道理。现在的人离婚率越来越高,就是因为离婚的代价太小了,社会大环境对男人离婚的态度还是忽视为主,没有太多的歧视。
环境在很多时候可以影响一个人,主要体现在性格塑造上,一个人的性格完全可以决定人生。尖酸刻薄的人,一辈子都出不了头。不同的人生,决定不同的经历,寒门确实更加容易出贵子,但是这个“容易”,指的是特别高的职位,如果取平均水平,寒门其实还不如那些富家子弟。
再换个角度,有些寒门子弟,他们不光没有因为家境贫寒,积极进取,反而变得更加苛刻,尤其是对自己人。
对于别人的努力,他们不但不看好,反而说出种种话表示不看好,什么“努力也是白费”、“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浪费时间”,往往悲观的话说了一堆,自己却什么都没有做。
最后别人要是成功了,他们也只会说:“这都是运气好,要是换着我来,也可以办到!”其实呢?成功就只是运气好吗?相信大家心里也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