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粮食 拒绝浪费作文四篇
导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道出了世界粮食的来之不易,所以小编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到珍惜粮食,谢绝浪费。这里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四篇珍惜粮食 拒绝浪费作文,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篇一:
开学到现在已经有两个月了,每天中午食堂里,都会看见同学们浪费粮食的现象!看见白白的米饭和满满的菜被倒掉,真是让人心疼呀!
有的同学家庭条件好,很是挑食,吃了几口饭就倒掉了,说这饭菜是自己不喜欢吃的!有的同学着急去玩,盛饭和汤的时候,走路慌张就把饭汤洒在地上!有的同学一边吃一边打闹,互相丢饭菜……这些都是在浪费粮食!也许你并不觉得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费这一点,他浪费这一点,大家都浪费这一点,那就是一个惊人的损失了!同时,有的同学饭前不洗手,还把吃的东西拿出食堂,边走边吃,吃完就随便丢在路上,这和挑食、浪费粮食一样都是不文明的就餐习惯!这种不文明会非常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文明学生的良好形象!同学们,你想做个文明的小学生吗?那就从文明就餐、节约粮食开始吧!
其实节约粮食,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饭菜;不在吃饭的时候,丢饭菜玩!不挑食,无论爸爸妈妈给我们吃的,还是学校里的饭菜,都是有利于我们身体成长的,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都要通通吃掉它!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一名珍惜粮食,文明用餐的好学生吧!
篇二: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是我们每个同学牙牙学语的时候就会背的一首诗。是呀,农民伯伯播种、浇水、施肥、除草除虫,顶着烈日,冒着风雨,踏着霜露,经过大半年的辛勤劳动,才能收获,才能换来那一粒粒饱满的粮食。
尽管种粮食是那么辛苦,浪费粮食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 我在学校食堂吃饭,每天都目睹好多同学浪费粮食的现象。有些同学不爱吃某样菜,便将那样菜一动不动地丢在桌上;有些同学饭盛得太多吃不完,便理所应当地倒掉了。这样的浪费现象每天都有发生。
以前的我也不知道要珍惜粮食。有一次,我在家吃完晚饭正打算丢下饭碗离开餐桌,却发现奶奶正把碗里剩下的一丁点青菜捞在一起夹起来吃了。当时我就想奶奶真是小家子气,这么一点青菜就倒掉算了,何必吃得这么干净。直到有一天我看了新闻:在贵州山区有些孩子根本吃不饱。想起自己平时对粮食的不爱惜,又想起奶奶那天的节俭,再想起自己对奶奶节约粮食的不屑,顿时就感觉羞愧难当。我们吃得饱穿得暖,而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却连饭都吃不饱,我们这样浪费实在太令人惭愧了。
后来,珍惜粮食这个观念在我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吃饭的时候,吃多少盛多少,吃完了再去盛。这对我们而言,只是举手之劳,而珍惜粮食恰恰就在这小小的举动之中。 让我们把节约当成一种习惯,一种美德。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美德长久地弘扬下去。
篇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口中每一粒饭都来之不易。 ——题记
“吃饭不可以丢下一粒米!”这句话每时每刻都在我耳边回荡。我们一家人早就形成了不浪费的良好习惯,仿佛天生就是这样。
不过调皮的弟弟是个例外。 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欢乐地吃年夜饭,弟弟好像胃口大开,盛了满满一大碗饭,家人们也没有说些什么,我猜可能是因为激动,大家都吃多了。
在年夜饭的过程中,大家都有说有笑,不知不觉把碗里的饭全都吃完了。但再看弟弟,他碗里还剩下一大坨米饭,看来免不了一顿教育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弟弟“被迫”听了妈妈语重心长的教育:
“你所吃的饭都是从农民伯伯的辛苦耕种中得到的。”
“呃……”
“我跟你说话呢!知道了吗?”
“呃……哦”
接受的这段教育弟弟仍然似懂非懂,并没有痛改前非。于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来到了我的肩上——有我带着它进行“实地体验”。
来到一望无边的田野,接受烈日的照耀,走到同学家的麦地,找到了我的同学,表明了我们的来意。她一听,便取出几把庞大的农具,递给了瘦小的弟弟。
阳光还是那样狠毒,狠毒的抽打在我们身上,还没开始劳作,弟弟已先行罢休,不过我仍让他继续劳动。看着他在田野里辛勤的背影,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过了好久,我走到他的身边,他累坏了,累的瘫倒,他大口喘着气:“真是太……太太太辛苦啦!”他已经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
不仅仅是米饭,不仅仅是蔬菜,生活中的每样东西都需经过艰辛的劳动。切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篇四:
以食为天,每个人都要吃饭。还没等到下课,同学们的肚子就已经唱起了“空城计”,下课铃一响,大家就争先恐后地打饭。一些“眼大肚皮小”的同学,觉得饭菜很好吃,就打了很多,结果吃不完,就理所当然、毫不可惜地倒掉了。一些同学在打饭的时候心不在焉,搞得米饭掉了一地。天天都让装剩菜、剩饭的桶吃得饱饱的,挺着一个“将军肚”。
这样的现象,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李绅写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确,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辛劳和汗水。想想平时在家吃饭的时候,爸爸为什么看到我的桌子上掉了米饭会那么生气,现在才知道,爸爸是为了珍惜粮食,是为了让我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珍惜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我们这些生活在“蜜糖”里的同学却不知道珍惜。在当今社会上,还有很多生活在贫困山区里的孩子,他们连温饱都不能解决,和我们比起来,我们更幸福,却不知道珍惜。正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同学们,难道改掉那些浪费粮食的坏习惯真的很难吗?其实不是的,那就让我们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节约粮食,道德(规则)引领更重要”辩论赛考场作文选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
某市餐饮烹任行业协会向本市餐饮企业发出倡议,希望大家通过在店内张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等标语,或在店内播放节约根食的相关视频等活动来营造氛国,共同制止“舌尖上的浪费”。
材料二:
某单位食堂用餐制度规定:食堂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员工用餐,发现员工有丢弃米饭、馒头等浪费行为,一次罚款100元,办公室当天通知财务从工资里扣除。
以上两个新闻事件在文明中学引起热议,有的为餐饮行业注重道德引领叫好,有的认为某单位的规则约束更有价值,为此,文明中学将举办一次辩论赛,正方是“节约粮食,道德引领更重要”,反方是“节约粮食,规则约束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已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自选立场,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辩论稿格式:
题目(居中写)
各位评委、对方辩友:[称谓顶格]
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xxxx。
正文【※此处注意,行文要多次出现“我方认为”等字眼,强调辩论赛主题】
最后,我方重申观点:xxx。[这个结尾不一,重申观点在高考中较有利,紧扣中心回题什么的]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结尾)
例文1:
道德应为规则让路
1901班 曾阳
评委老师、对方辩友、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此次辩论赛的反方辩手,我的观点是“道德应为规则让路”。
无论是注重道德引领,还是坚持规则约束,都是制止浪费粮食的措施。母庸置疑的是,二者都具有独特的效力。然而,道德终究是一种软制力量,是否遵守道德由每个个体本身决定,是无法由客观力量来控制的。而且,违背道德的人只会受到道义上的谴责,却不会遭受实质性的惩罚。但规则具有强制性,不因主观对象的改变而更换。因此,让规则成为浪费者的囚笼,才是真正能制止浪费的有效途径。
我方认为,规则可以对浪费起到定性、定量的制裁作用。正如该单位的食堂所规定的一样,对“丢弃米饭、馒头”等行为“一次罚款100元”,如此精确、具体的规定让任何员工都无法抱有侥幸心理。不良行为与定性、定量的地惩罚对应起来,不仅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规则的打击力度,同时也彰显出公开、公平的理性准则。若是对所谓的“制止”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上的说教,而不具体详尽地实施惩戒,非但无法收到预期效果,甚至有可能淡化人们的节约意识,迎合且助长了浪费者的侥草心理,与初衷背道而驰。
我方认为,规则还为制止浪费粮食打开多条通道。规则是成文的,是具有制度效力的存在,不会因时间流逝而失效。一旦有人作出浪费粮食的举动,规则就在他身上抽下深深的鞭痕,公众便可以此为鉴互相监督,职能部门更可凭借这个记号精准执行制裁,各行各业都有权力和机会关注其动向。浪费者一日不付出代价,规则就一日不会消除对他的作用。
我方认为,规则对人的约束更具长久性、稳定性。规则一旦被制定,人们将长久地按照规定行事,在规则的范围内自由行事,不能为所欲为。长此以往,规则就能成了一种约束人们的行为习惯。当我们习惯“多吃多点,少吃少点”,习惯“光盘”行动,习惯不浪费来之不易的一粥一饭时,规则便不再是严酷的牢笼,节约粮食的美德就会在社会上蔚然成风。
“尊重劳动就是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当我们正视规则、积极遵守规则时,节约粮食的意识就自然成了一种我们应有的道义行为。因此,我方最后强调,在制止浪费粮食的措施上,规则比道德灌输更具实效。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868字)
例文2
节约粮食,道德引领更重要
1901班 李雯静
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正方辩手,我方的观点是,节约粮食,道德引领更重要。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自古以来,勤俭节约就被视为衡量品德的重要天平,延续至今,已是公认的中华传统美德。
既是美德,何来枷锁?在以古为尚的中国,俭德是流淌在血脉里,镌刻在灵魂上的绚丽之花。过去没有浪费粮食的罚款之说,但老祖宗们仍身体力行地诠释俭德精髓。据野史记载,宋代某皇帝在即位前只是一位不出众的皇子,唯一入了老皇帝眼的,是他在切完烤羊腿后舍不得手上残留的油,拿来一个饼擦干手上的余油,并津津有味吃下去的举动。身为一名皇宗之子,能做到不浪费一丝一毫粮食,放眼古今都挑不出几人。“古人能之,今人何不为也?”节约粮食的美德需要的是继承与发扬,需要的是被融入人性宝塔中的膜拜,需要的是今人将其化为秉性洁莲,而非徒有其表的强制行为。我方认为,这严重违背了美德的自觉特性。
再者,我方认为,规则约束虽能立竿见影地划出一方节俭天地,但法网难罩死角。不为人知的时候,又有多少粮食被浪费?多少奢靡在上演?规则只能困住人的手脚,而不能净化人的心灵。尤其对于某些财大气粗、铺张浪费成性的人来说,小小的划款简直不痛不痒。“最有力的监管是自我监管”,要根治浪费病症,需要的是道德这味良剂,拔除扎根在人内心深处的毒瘤。唯有将道德种子播撒在大众心中,才能耕耘一片节约粮食的绿洲,才有可能真正打造光风霁月节俭风尚。
请问反方辩手,你们是否记得这句古训:“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未自从。”道德引领是“纲本”,从全局与长远的角度来看,规则约束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局面,但道德引领却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善社会风气,营造“浪费可耻”的氛围。我方认为,要时刻让道德谴责成为悬在人头顶的一柄利剑,警醒人们时刻从俭拒奢。让奢靡浪费成为人人唾弃的恶劣行径,让崇尚节俭的美德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用餐准则。
反方辩手,你们应该懂得,一个恶徒习惯于乱杀无辜,即使是给他戴上枷锁,当遇到善良的人时,他那凶神恶煞的眼光仍然是杀气腾腾,只有洗涤他心灵深处的沉渣,才能看到他和善的神情。因此,我方最后强调,要想从根本上铲除浪费行为,道德引领比规则约束更为有效。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856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制止浪费粮食行为,有的学校出台惩戒措施,对剩饭剩菜的学生扣除一定的品德积分;有的学校则出台奖励办法,学生只要把饭菜吃完清盘,就可以得到一张兑换券,换到一份饭后果盘。这两项措施,都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请结合以上材料,针对这两项措施,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中列举了两种促进节约粮食的不同举措,一种是以奖励的方式,督促学生清盘,一种是以惩罚的形式防止学生浪费粮食。材料的核心是“节约粮食、反对奢侈浪费”,当下餐饮浪费现象严重,再加上疫情肆虐, 粮食危机意识淡薄,节约粮食势在必行。这一点考生不能质疑。达到这一目的的措施才是我们本篇作文的讨论重点,学生可针对“奖励”为主和“惩罚”为主的举措发表看法。本题旨在引导考生认真思考,观照现实,多角度立意,写出较高质量的考场作文;而且材料所谈有关节约粮食的话题本出自生活,所以考生只要能正向思考,结合材料联想思考即可。
立意:
(1)坚守“粮”心,奖惩并举厉行节约;
(2)奖惩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重要的是思想意识深入人心;
(3)反对浪费粮食,粮食安全人人有责,应自觉践行责任。
素材:
1. “这是您的‘光盘行动’代金券,感谢您杜绝浪费,欢迎下次使用。”8月13日午餐时间,在马鞍山市花山区公益善食馆内,顾客自觉将光盘送到回收处时,会得到一张2元“光盘行动”代金券。据了解,马鞍山公益善食馆已发放“光盘券”60余万张,价值超过120万元。
2. 针对不少民众在宴会、聚餐中忙于聊天应酬而顾不上用餐,结果导致很多饭菜浪费的现象,日本长野县松本市政府发起了一场“3010活动”:希望大家在聚餐开始后的30分钟内专心用餐、不要离席,并在聚餐结束前10分钟再次回到自己座位,将食物吃完。松本市政府还呼吁民众在家也开展“3010活动”,即每月的30日积极利用冰箱里临近保质期的蔬菜、肉类等烹制菜肴,每月的10日与孩子们一起利用一些可食用但经常被扔掉的蔬菜茎秆和外皮来烹饪食品。“3010活动”在当地取得了良好效果,松本市食物浪费现象显著减少。
3. 2015年11月,新加坡环境局启动了减少食物浪费推广计划,通过在网站、电视和报纸等媒介和社区等渠道宣传节约粮食倡议,鼓励公众养成合理购买、储存和制作食物的习惯。新加坡政府通过向食品零售机构、超市和食品生产厂商发布减少食品浪费的指南,降低食品在供应链中的浪费。政府还与学校合作,通过提供教育资源,如海报、工具包、视频、游戏和演示材料等,向学生普及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结构层次:
本文能准确理解材料,结合新时代的领路人的言语,准确理解、迅速入题,鲜明提出“节约粮食,养德强国”的中心观点;随之能有机结合朱伯庐、卢梭的话和古巴的谚语进行准确分析,以佐证自己的观点,论证较为有力;最后自然而然过渡到作为青年一代的“同学们”身上,过渡自然,一气呵成。全篇文章自然流畅,说理严密,情感真挚。
节约粮食,养德强国
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粮食生产大国,但我国粮食的浪费情况却触目惊心。2020年上半年,*总书记面对餐饮浪费现象作出了重要指示: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严肃遏制粮食浪费现象,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因此,在大国与小家的统一中,节约粮食势在必行。学校制止学生浪费粮食初衷是好的,但是以奖惩的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节约粮食的目的,这样的做法我认为不太合适。弘扬节约粮食,必须从根本入手,传播节俭美德,弘扬社会正气,让每人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
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
朱伯庐曾在《朱子家训》中教育后人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的美德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自古以来便有各种理政方针和家风教育强调节俭。陆游也曾教育后人“警民节用尚俭,切忌骄奢败靡”。新时代,我们更要呼唤传统美德的回归,*总书记就以其家风给我们作了一个榜样:即使父亲习仲勋生活宽裕,一众儿女也总穿姐姐不穿的衣服。呼唤传统美德的回归,弘扬节俭既是个人的小事,亦是民族的大事,节约粮食更是大事。
节约粮食,是修身养性的最好滋补,是社会正气的源头活水。
卢梭有言,奢侈的必然结果是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个人的修养离不开节约的生活态度,奢侈必然导致一个人品行的腐化。而浪费粮食便是奢侈的重要表现。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视节约粮食的,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即使贵为天子,也对粮食心存敬畏,不敢有丝毫的亵渎和浪费。另一方面,社会正气的弘扬需要把节约粮食作为大众的常态认知,反之则会像卢梭所说的那样,导致风化的解体与趣味的腐化,最终造就一个腐败的社会、低能的国家、无望的民族。因此粮食浪费问题必须得到遏制。
节约粮食,是中华崛起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巴有句谚语:“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华民族更是如此,所以节约粮食势在必行,因为节约粮食能够强国胜国,“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节约粮食亦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庚续传承的民族,必有一种矢志不渝的意志力量,定有一条复兴强盛的道路,而节约粮食,就是这种力量,就是这条道路。
以国为基,助力复兴,离不开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微行。弘扬节约粮食的美德,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粮食,远离奢侈,应当是我们每个人的担当,无须以奖惩来推动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