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
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由湘潭市人民政府举办,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湘潭中职教育的龙头学校,是湘潭唯一承办省技能竞赛的中职学校,承办了历届湘潭市职业院校师生技能竞赛。现有教职工281人,学生3441人;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旅游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计算机网路、计算机平面设计、会计、电子商务、美术设计与制作、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14个专业。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技能培养,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引领湘潭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17年、2018年获得全省技能竞赛奖项47个,其中一等奖10个,获奖数占全市的76.4%。对口高考连续4年基本包揽全市本科上线学生,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95%以上都能升入高等学校深造。毕业生普遍在各大名优企业就业,薪资待遇优厚,就业率96.41%,对口就业率83.36%。近三年,各级各类媒体报道学校办学成果200多篇(次)。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中职教育德育实验基地”、“团中央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试点单位”、“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湘潭市技能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等,荣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优秀课堂教学单位”、“湖南省就业导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五四红旗团总支”等荣誉。
基本情况:
湘潭市工业贸易学校是湖南办学历史最久的职业学校之一。学校位于湘潭市北二环路,居湘潭大学和湖南科技大学之间,毗邻湘潭九华经济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占地150亩。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等14个专业,形成了现代装备制造类、现代服务类和汽车类三大专业群,其中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为省级特色专业群,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和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学校秉承“德技兼修、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实行行政干部兼任副班主任、党员结对帮扶等特色管理,形成了教师爱岗敬业、学生文明守纪的优良校风。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与德国舍弗勒集团、中冶京诚(湘潭)重装设备有限公司、湖南华银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29家名优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想了解更多学校资讯欢迎致电招生办 15675165330
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
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是湘潭县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湖南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农村青年就业转移先进单位、国家级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被誉为“学习的殿堂、成才的摇篮、圆梦的舞台”。 学校秉承“一心两群三部”(职教中心、交通运输群、信息技术群、对口高考部、校企合作部、培训部)发展规划,开设有电子商务、航空服务、工业机器人、汽车维修等15个专业,其中汽车、电子电器、计算机应用为省级精品专业,会计等多个专业为市级骨干专业,成立了县级“王东兴汽车名师工作室”。 学校固定资产2亿余元,校园网络全覆盖,全部实现了信息化教学,拥有综合多媒体教室48间,管理监控无死角,积极筹建智慧校园。现拥有航空服务与轨道运输仿真实训室、沙盘模拟企业经营实训室、汽车实训车间、档案实训室、网络构架实训室、物联网实训室、焊工室、餐饮实训室、茶艺实训室、手工会计模拟室、形体训练室等高标准现代实习实训室20间,高配置教学电脑500余台,学生实习实训工位1280个;拥有投资3000多万的汽车驾驶实习实训基地(新城驾校)。 学校已与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上海大众、长沙比亚迪、长沙众泰、华都国际大酒店、华通电脑、深圳科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九鼎、华拓数码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湖南华龙幼教集团、云龙国际幼儿园等50多家知名企业搭建了对口就业安置平台,毕业生就业满意率高。 学校对口高考部拥有20个教学班,历年来升大学比例名列全市前茅,每年被评为对口高考类“高考优秀单位”。同时成立了三才国学社、尚善跆拳道、威风舞龙队、心青年志愿服务队、校园之声广播站等学生社团,为同学们的素质拓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已成为湘潭地区职业教育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湘潭铁路工程学校
湘潭铁路工程学校是湖南省教育厅批准的公办省、部重点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学校作为石家庄铁道大学湘潭高等教育函授站、长沙理工大学自学考试助学点,可开展全日制中专、函授专本科和自考专升本学历教育。学校作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系统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技工学校,可开展高级工职业技能教育工作。历年来,办学规模、教学质量、专业设置等在同级同类学校中发挥着骨干与示范作用,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基本情况:
学校专业设置紧扣建筑市场对人才需求脉博、依托中国铁建系统、立足施工一线、面向市场、多元办学。学校大多数专业课教师来自本系统施工一线取得“双师”资格,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保障。学校设有校内专业试验室与实训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2013年代表中国铁建成功承办中央企业建筑材料试验工技能大赛。
湘乡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湘乡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湘乡一职)于1987年9月由原城关镇中学改建而成,原名“湘乡市第一职业中学”。建校以来办学成绩显著,1996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合格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998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示范性职业中专”,2009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牵头学校,同年,学校电大被确认为“示范性县级电大”,2011年,该校被省教育厅授牌为“湘乡市广播电视大学”。该校电子电器专业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十一五”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十二五”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2015年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获省厅立项。
基本情况:
学校地处湘乡市经济开发区(红仑工业园)湘乡大道旁,交通方便,环境优雅;按国家级、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建设,按在校生3000人规模建设,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61515平方米,总投资约2.4亿元。学校办学30年来,始终引领湘乡职教潮流,办学成绩稳居湘乡榜首。现有教职工134人,学生、学员共计3246人,45个教学班,主要开设有电子电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动漫设计、电子商务、服装设计、文秘、模具设计、酒店与旅游服务等十五个全日制专业。此外,学校设有培训部,主要负责全市各类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年培训人次为3000人左右。学校现已形成成人教育、中职教育、短期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韶山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韶山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座落在韶河岸边,山霞岭下。她东望狮山雄姿,西眺韶峰拔秀。学校始创于1943年,前身为思三小学,后更名为湘潭县二中、韶山二中,1988年调整为职业高中,1999年成为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成为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韶山市职业教育中心牵头学校。七十多年来,学校书香飘溢,人才辈出,一代伟人*的侄儿毛楚雄就曾在此就读。
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达65032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古朴与现代风格相融合,绿树掩映,环境优雅。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高级教师15人、中级教师22人,“双师型”教师18人,18个教学班,在籍学生900余人。开设有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高铁服务、会计、计算机应用、汽车机电技术应用等6个专业。其中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湘潭市中职骨干专业,配备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旅游专业实训基地。
想了解更多关于学校方面的资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湖南初中毕业择校 资讯
职业高中曾一度被认为是“无奈的选择”。然而,内蒙古赤峰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简称“赤峰第一职业中专”)的招生人数却一年比一年多,以至于“学生太多装不下”。赤峰第一职业中专校长杜首华说,职高逆袭的背后,是让学生培养围着产业转,是对学校定位和专业布局的再认识。
赤峰第一职业中专烹饪专业的师生正在上课
“追热门”设专业问题多
中考结束后,职业高中又迎来招生季。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到赤峰第一职业中专咨询、选择合适的专业。“近几年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度明显在提升。”杜首华说,以前“保生源”是职业学校一个最头疼的问题,招生老师要和初中老师各种套近乎,就为了有机会和学生见面,发招生简章。
以前有些学校专业设置不是对接市场或地方产业发展需要,而是什么专业热,就开什么专业。有的学校甚至为了留住几个学生,专门开设一门专业。在杜首华看来,在师资储备、产教融合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蹭热度”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效果不佳,不仅导致职业学校间无序竞争,还损害了职业学校的形象。
“就业出路要足够吸引人,孩子们才愿意读职业学校,所以职业学校的专业开设必须和市场对接、和产业对接。”杜首华说,在调整专业设置、增强办学内涵后,赤峰第一职业中专重焕活力。“在有录取分数限制的情况下,学校每年还能增加100多学生。”
撤销专业只为更好发展
调整专业设置是一件“需要下狠心”的事,但对学校来说,不淘汰弱势专业就无法集中精力发展优势专业。“做强骨干专业、做亮特色专业、创设新型专业、改造传统专业,是我们调整专业布局的原则。”杜首华介绍,赤峰第一职业中专撤销了机电技术应用、汽车美容与装潢、电梯维保专业,新开设了制药设备维修、物联网技术应用、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
撤销的专业中,有的是同区域内有其他专业优势更明显的学校,有的是考虑到专业发展后劲等因素。新开设的专业则充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的需要,为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培养技能人才。
赤峰第一职业中专所在的赤峰市红山区近年来医药产业发展迅猛,有广泛的人才需求。“制药设备维修就是学校在对接产业需求后,专门开设的专业,未来学校还计划开设药品生产专业,为药品生产线培养员工。”杜首华说。
针对各地蓬勃发展的康养产业,赤峰第一职业中专“嗅觉”灵敏,适时在旅游服务类专业中拓展“智能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方向,以专业特色强化学校特色。
课程够用,知识能用,学生会用
优化专业布局为职业学校发展搭好了框架,而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则是要填充进去的“干货”。杜首华提出,学校以“够用”为标准重组课程体系,以“能用”为标准优化教学内容。
怎样才算“能用”?杜首华认为,只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将产业行业最新技术标准、岗位需求等作为人才培养的指南,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产教融合实现了学校与工厂融合、学生与学徒融合、招生与招工融合。”杜首华举例说,学校成立“赤峰旅游服务职教集团”“赤峰早幼教职教联盟”,将所开设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学前教育等热门专业拿出来,与集团或联盟内的成员单位进行合作,破解了职业教育长期存在的教学与需求“两张皮”的问题。
在教学内容方面,赤峰第一职业中专积极开发人文素养类和岗位需求类校本教材,删减以往教材中繁杂难懂的内容,让学生用“够用”的知识达到“会用”的目的。
来源:《半月谈》2021年第16期 原标题:《杜首华:让学生培养围着产业转》
半月谈记者:张洪河 魏婧宇 | 编辑:李力
在泽普县委、县政府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上海援疆泽普分指挥部、闵行教育的大力帮扶、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努力下,2022年4月25日,泽普县职业技术高中正式转设为泽普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首批设置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农机使用与维护、计算机应用、园艺技术、中餐烹饪、建筑装饰、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家政服务等9个中职专业。
近年来,泽普县职业技术高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指导思想,面向市场、产教融合,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因材施教,人人出彩的职教创新办学模式,逐步形成了“服务泽普经济发展、贴近泽普当地市场,实现学生“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创业有本领、发展有希望”的愿望,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