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有没有必要考研,中医学怎么样?

浏览:38   发布时间: 2022年07月09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2022考研经验和复习建议

一、学科概况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下设的二级学科,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此专业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在中医诊断学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科学道德修养;服从国家分配,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

中医学就业范围比较窄,可选择的机会不多,尤其是在大城市就业更加困难。毕业生可以考虑到社区及中小城市就业。目前我国渐渐兴起的养生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职业可以运用到此专业的知识,可以作为择业考虑范围。

就业去向:

毕业生主要到高等院校、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药教学、医务行政管理、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科学研究及对外交流等中医相关事业工作。

四、专业信息

招生院系:中医学院

2021年拟定招生人数:11

初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11 基础医学综合(中医)

--无

参考书目:

参见附件《基础医学综合(中医)考试大纲》

近三年复试分数线

2021 41/123/299

2020 42/126/300

2019 43/129/305

五、初试复习经验

1.英语一

背单词,这是第一关。背单词没什么技巧,就是单纯地记忆性的工作。真要讲技巧的话,就从遗忘入手,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推荐墨墨背单词,系统根据遗忘规律规划每天要背的单词,不用自己去规划了。

第二关是阅读关。考研英语跟四六级不太一样,四六级考听力,考研英语不考听力,这对听力不太好的人来说非常友好。所以不要因为四六级没过或者分数太低而害怕考研英语,这是完全没必要的。讲真我当时也很害怕英语,一直觉得自己英语很差,跟身边的那些大佬比起来差的太远了,一度自卑不敢开口讲英语。但是你要明白考研英语不考听力,不考口语,所以真的没必要因为听力口语不好而害怕英语,好好刷真题,拿下阅读,英语就无敌了。阅读,我的经验就是刷真题。真题是最好的老师,要反复刷,最开始可以分题型刷,比如这一周只刷完型,下周刷阅读之类的,自己规划。后期可以模拟练习,成套成套地刷,最好能规定时间。刷完一套要认真去反思自己当时为什么做错了,或者侥幸蒙对的,都要总结反思。很多学弟学妹肯定想听我分享英语怎么学的,用了哪些资料,其实我的经验已经分享完了,就是刷真题。当然,我也确实买了很多资料,曾经一度害怕自己连国家线都过不了,但是整个复习下来发现很多资料都没怎么用上,买了田静的语法书、唐迟的《阅读的逻辑》、王江涛的高分写作,还有很多,但复习下来感觉真的用处不大。语法书也好,网课也好,都是被英语摧残的惨不忍睹的时候去看一下,听听网课,缓解下心情。

最好玩的是我很早之前就买了王江涛的高分写作,但是一开始在刷阅读,就没看,后来等我刷完阅读,再看就发现时间来不及了,所以里面的作文我就大概翻了翻,也没怎么背,最后实在没时间背了。庆幸的是今年英语一的作文超级简单,没背任何模板页也完全可以自己发挥。这个真的完全是运气爆棚了,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考研人,千万不要心存侥幸,把结果交给运气,还是要踏踏实实认真复习,将结果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思想政治理论

公共政治对马理论专业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大部分学校都考马原和毛中特,这两门在公共政治里至少占了一半的分。暑假就刷1000题,一直刷,直到刷到没有错题为止。课跟徐涛,专业课也可以跟他。肖秀荣的书也不必全买,精讲精练、1000题、讲真题、时政、肖四肖八就足够,其它的没用也没时间看。徐涛出了一个模拟题名字我不记得了,那本题难度比较大,也可以买来刷一刷,对理解专业课特别是马原很有帮助,有点像高考政治的哲学题。有的知识点很碎,拿个小本本就下来,排队的时候、打水的时候、拉粑粑的时候瞅一眼。后面就做一下真题,大题写出自己的思路即可。肖四背一背就好啦。个人觉得肖八大题没必要背,但选择题一定要重视,考场上会有很多原题。

3.专业课

611基础医学综合(中医):300分由我校命题。含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

我的中医综合是报了辅导班的,为什么?因为我想在专业课上考取更高的分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北中医对于专业课成绩的要求是很高的,再者学校没有专门的题库和详细的考纲。在这个期间,新祥旭考研的老师给我安排了该校对口专业的老师,老师的授课经验十分丰富,对考题的方向把控也比较好,全程答疑解惑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地方。

备考过程:

全面复习(5月—9月)全面梳理知识,重在理解

选择中医综合的教材和参考书,中医基础理论最好使用最新版教材,中医诊断学、针灸学可以使用原来的现行教材。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一定要使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最新的。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本自己有兴趣并能够坚持看下去的课本开始。我当时先看的针灸学,因为针灸学最后学的,还有些印象,而且针灸学在中医综合比重相对小,而且我本身比较喜欢针灸学。有了感觉,再看其他的课本。看书时,要先研究目录,清楚本书的的知识体系,建立知识框架,然后再细细的认真的梳理知识,将知识充实在框架里。要一字不落的看,不要管是不是考点,也不管是不是重点,全部都要看。这个阶段不要求记忆多少,也不是不记忆,而是重在理解和建立知识体系,要理解每个知识的具体含义,在此基础上能记住多少算多少。如中医基础理论中“风善行而数变”要理解“善行”是指什么,“数变”是指什么。方剂学中“八法”具体含义,比如“和法”是什么意思。当然能记住越多越好。没记不住也不要太沮丧灰心,考研是个重复过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看完一章节的知识就做240分之路实战规律篇相应的章节的真题,就当习题检验一下自己看书的效果。然后认真研究一下本章节的考题,研究考的哪些知识点,什么形式考的,还能以什么形式出题。不需要深入研究,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深刻理解知识点,同时为下一阶段复习做好初步的准备。

重点突破(9月—11月)重点突破考点,记忆理解并行

选择中医综合的参考书。我建议这样使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方剂学可以使用新祥旭中医综合辅导讲义,中医诊断学、针灸学也都可以选用新祥旭中医综合辅导讲义。当然也可以去书店比较一下其他的参考书,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选书的原则就是考点全面,同时后面配有真题练习。另外不管什么辅导书,里面都有一定的错误,不管是知识总结和习题的答案讲解都有错误,需要大家注意。

这个阶段新的考试大纲在学校官网基本出来,可以在网上下载,对照往年的考试大纲,看看有没有变化,往往变化的地方就是今年容易出题的地方。对照考试大纲列出的考点,结合参考书的总结再将知识点梳理,重点突破。这时候就需要大量的记忆,以及总结规律。不仅需要你记住单个知识点,还要横向,纵向的比较、联系,将知识串成一串,并根据你在第一阶段的研究真题去总结规律。

比如中药除了记住单个药的药性,还要和本章节其他中药进行比较记忆,同时还要和其他章节有相似功效的药进行比较联系:芦根要跟本章节天花粉比较,还要跟其他章节白茅根等对比。又比如方剂学总结柴胡、薄荷、桔梗、甘草等在各个方剂中不同的功效。然后再将参考书后面的真题再做一遍,把知识点全部吃透,真题做多少遍也不嫌多,不要省着。

真题训练(11月—12月)全真模拟,认真总结

准备一本专硕历年中医综合真题,大概1999年—2018年的真题,要有配套的详细答案讲解。学硕与专硕在出题内容上有很大的相似性。真题资料可以到“考研文库”上面下载。

每天都像考试一样做一套真题,然后对照答案认真分析考题,特别是错题、不会做以及模棱两可的题。准备一个错题本,将错题、不会做以及模棱两可的题认真的研究总结,总结知识点,怎么考的以及可以怎么考,相关的知识点等等都要总结出来,越详细越好。当然一开始是有些困难,真题会错的比较多,要总结知识点也很多,花的时间很长,可能做题只需要一个小时,而总结需要三个小时。一定要坚持下来,越到最后越是简单,错的题少了,需要总结的知识也少了,而高手也就练成了。

其实我并不是从11月份才开始做真题,从暑假7月份开始,我就在手机app上刷题,整个备考阶段大概刷了5遍以上,只是没有系统限时训练。我把最近三年的真题保留没做,一直到考前一两个月才拿出来检验。

查漏补缺(12月—考前)查漏补缺,温故知新

对照考试大纲将知识点再梳理一次,这时候就要有所选择,对于那些非重点的知识要果断的舍弃,重点的复习必考的知识,有能力的话还可以做些预测。我当时就做了些预测,感觉还可以,针灸学和中医内科学相对容易预测。将错题本总结的再回顾一次,对于完全掌握的题过一遍就行,对于还是很模糊容易出错的题需要再看两三遍。隔个两三天就要做一套真题或者比较好的模拟题,保持题感,这时候调整心态,即便错很多也要保持镇定,寻找原因避免再错而不是着急自责浪费时间,要相信自己的实力。

考研需要经过一个又一个的关卡,但只要你坚定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持之以恒的奋斗,最终一定可以如愿以偿。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这是地大的校训也是我们在考研时需要做到的。愿经过考研洗礼的你,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中医学怎么样?

中医学,一般是本科院校开设的专业。学制5年,基本修业年限为五年,比一般本科专业多一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中医一直比较冷门,分数线比其他专业低。

中医是中国文化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广泛一点说,中国各地区所有的医学科学。这个专业主要学习掌握中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做到“望、闻、问、切”,通过病症来判断疾病,开方治病,不同于西方的临床医学,讲求保养、预防、保守治疗。

中医中药材

中医历史悠久,一直没有纳入大学里的正统医学。直到1962年,中国才有第一批中医学本科专业学生,中医地位才稳固下来。没有西医进来之前,中医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由于西医的精细化科学和快速治疗的优势,西医进入中国市场后,迅速占领了医学的主导地位。

西医实验室

中医学专业有很多:中药学 ,中医学 ,针灸学, 中医基础理论 ,方剂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等等;常见的还有中医预防科学,中医保健等。中医学习培养时间久,所学知识多,药理病理复杂,学习不仅要天赋,更要勤奋。很多历史上的医师一般是医药世家出身,中医学知识也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中医学的就业比不上西医专业,这是必然的。截至2021年3月底,医院3.6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4万个。截止2019年,全国的中医类医院共有5232个、中医类门诊部共有3267个、中医类诊所57268个,而中医类研究机构只有9个。西医治病快,有效,医疗市场广阔,自然就业比中医好,市场需求决定的。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学毕业一般去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就业比较复杂,边缘化,一般刚毕业的青年中医师处境比较难,中医行业更讲究资历、经验和名气。中医学找个老师傅很重要,中医里面最金贵的就是老中医,大中城市的医院即使需要中医人才,也是倾向于从社会上招聘富有经验的老中医。

知名老中医

中医学除了跟着老师傅学本事长经验,另一个方向就是本专业考研,或者跨行考研。中医学考研的相近方向有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还有比较热门的妇科、骨科、推拿针灸、藏医学、蒙医学等学科方向。很多都是西医解决不好的,或者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退后一步解决方案就是中医学,中医学就像一个大家长,所以中医学往上读研读博是很有必要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藏医学术交流会

中医类专业的毕业生一般不能报考临床医学的研究生。临床医学专业招生基本都是对口的,而且中医学里面没有临床这个说法,中医的临床讲的是针灸推拿专业。有些院校可能也招收部分中西医结合专业,但是比较少。

中医学研究生

中医学专业毕业可以报考医学类的科学学位的硕士,非临床类学位的,授予学位是医学硕士学位。考研考政治、英语、中医综合,跨专业报考的话复试要加试,两门医学本科科目。相对难度还是大的,而且综合科目里就有很多西医学知识。知名院校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

中医学专业可以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中医资格证。但是不能报考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只能中医跟西医是两种类别的科学,有交叉但是不属于一个理论体系。

5+3中医学专业,该不该放弃安逸去考研?

一般来说,考研都会选择更高层次的院校,而更高层次的院校专业竞争压力也会相对较大,如果能够接受冒险,具备二战、三战这样的心理素质,那么可以选择去考研而不是连读。

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会选择连读,这是最快捷的毕业路径,只要不挂科,完成成绩,完全可以拿到毕业证。还可以在学校、医院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学习时间更充盈,而且不会过于紧张。

考研使人头秃,失眠,压力山大,并且伴随着失败、调剂、二战的风险,而且医学生,不仅仅是要学习,还要参与实习,还要兼顾考研,并且要为未来的工作方向做准备。考研需要投入极大的时间成本、学习资料、课程、辅导,即便是应届生,可以在校学习,省了一部分房租钱,其他的刚性支出还是存在的。考研的话,有的老师可能会不太喜欢5+3年制的学生,因为会觉得他们因为缺乏环境压力,学习上有时候会有些不认真;有些学生又有些小聪明,问的问题有些钻牛角尖。所以,风险还是蛮大的。

如果想换专业、换学校,考研是个必选项,那没什么说的,如果本身的院校还可以,对自己的本专业也没有那么大的抵触心理,其实没有必要为了挑战自己的极限而去放弃安逸的连读,去奋力备战考研。

5+3年制相对于五年制最大的优势便是可以免去考研的过程,这节省下来的一年时间可以完完整整的投入临床之中,收获更多课本外的知识和经验,这是考研党很难兼得的,而且大部分中医药院校的八年制,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存在即合理,这样的设置对于一些潜心医学的学生来说还是非常好的。

医学生要背诵、记忆的知识点非常多,本科阶段应该是非常充实的,如果确实基础学得扎实,平时的成绩就非常不错,常年拿国家奖学金的,换个学校考研是有很大的赢面,如果平时成绩就在中下游,建议还是不要放弃5+3的模式。就我个人而言,上大学的时候,已经通过了一次英语六级考试,第二次还是报名了,我以为可以刷出高分,结果并没有,帮助了我更好地了解了自身实力,普通人,想逆袭,还是要更加努力才可以呢。